百问十九

参薯

编辑:Simone 2025-04-07 06:51:35 546 阅读

参薯

参薯(学名:Dioscorea alata L.)是薯蓣科、薯蓣属的缠绕草质藤本。茎右旋,基部有时有刺;叶在茎下部与生,在中上部对生,叶柄绿或带紫红色;雄花序为穗状花序,花序轴呈“之”字形曲折;果不反折,棱状扁圆形,有时为三棱状倒心形;种子四周有膜质翅;花期11月至翌年1月,果期12月至翌年1月。

参薯可能原产于孟加拉湾的北部和东部,以后传布到东南亚、马来西亚等地,分布于中国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省地, 属于短日照喜温植物,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,地上茎、叶不耐霜冻,参薯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。在光照弱的条件下,光合作用显著降低,忌连作,不耐涝。繁殖方法一般为直接栽种或育苗繁殖。

参薯性甘、涩,平,有健脾止泻,益肺滋肾,解毒敛疮的功效。用于脾虚泄泻,小便频数,虚劳咳嗽,疮疡渍烂,水火烫伤等症状。 其块茎含淀粉和粗蛋白,可作粮食和蔬菜,作蔬菜时可蒸、煮后直接食用,还可加工制作菜肴、饮品、罐头、糕点及粥羹等。参薯中还含有多种功能成分,如多糖、薯蓣皂苷、尿囊素和花色苷等,具有保健功能。

想要了解更多“参薯”的信息,请点击:参薯百科

版权声明:本站【百问十九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,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,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baiwen19.com/life/216734.html

相关推荐